研究亮点

艰难方显勇毅,磨砺始得玉成

——微纳结构光纤传感课题组2020年终学术交流会


微纳结构光纤传感课题组年会于2021115日全天在光电信息大楼B609召开,重点围绕分布式传感技术及应用、特种光纤传感及器件设计等专题。通过汇报个人学术成果、交流思想心得等多种形式促进研究生自我锻炼及成长,年会分为口头报告、张贴报告、年终总结、年终评选、职能小组换届等环节。孙琪真老师、闫志君老师、李岩鹏博后参加此次会议,23名研究生作口头报告、9名研究生作张贴报告

上午900会议准时开始,第一场报告由范存政博士主持,依次为李豪博士报告《基于降采样技术的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噪声抑制研究》、范存政博士报告《Differential-Unwrapping-Integral(DUI) Algorithm for Improving the Dynamic Range of Fiber Optic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》、吕悦娟博士报告《高空间分辨率的光频域反射系统设计》、刘雨佳硕士报告《矢量化解调算法的噪声抑制技术研究》、田彬硕士报告《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关键技术及实验结果》。

上午1005-1035报告休息间隙,会议准备茶歇点心,供老师同学交流讨论时使用。

上午1050会议继续进行,第二场报告由孙真博士主持,依次为杨留洋博士报告《Highly sensitive and compact fiber optic ultrasound sensor》,宋青果硕士报告《基于45度倾斜光纤光栅的光学天线》,王奕斐硕士报告《多类型光纤光栅仿真软件开发》,胡杰硕士报告《基于随机光栅的窄线宽随机光纤激光器》。

下午1300午餐结束之后,会议继续进行,第三场报告由李豪博士主持,依次为张世雄硕士报告《钢管损伤识别方法》、刘懿捷硕士报告《神经网络完成复杂环境的定位任务》、李通达硕士报告《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 based sand and flow detection in solidliquid two-phase flow》、胡蝶硕士报告《An Intelligent Structure Monitoring Method for Tunnel Steel Loop Based on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》、贺韬硕士报告《物联网智能周界入侵监测系统》、闫宝强博士报告《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for pipeline intelligent monitoring》。

下午1425-1455,茶歇的同时观看张贴汇报,报告依次为孙翌翔《长距离OFDR研究进展》、徐栋宸《光纤超声激发、接收一体化结构》、曾志超《光纤气泡传感》、肖何《分布反馈式光纤激光器简介》、杨子蕴《水下定向、定位、识别》、石正宣《基于相位解调的高精度分布式地应力测量系统》、宋长瑛《基于神经网络的血压预测算法》、肖翔鹏《光纤光栅的制备及应用》、黄成俊《光纤光栅的刻写技术》。

下午1500茶歇之后会议继续进行,第四场报告由杨留洋博士主持,依次为王雪晴硕士报告《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隧道收敛沉降监测》、谯伟硕士报告《基于光纤分布式传感的管道损伤监测系统》、陈俊峰硕士报告《基于微结构光纤的水下声波探测器设计》、李良晔硕士报告《光纤脉搏手环》、方芳硕士报告《基于微米光纤的血红蛋白传感器》、李岩鹏博士报告《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电池测试技术》、孙真博士报告《Excessively fiber grating sensors》。

会议最后孙老师作年度总结汇报,分为我们的学生、我们的项目、我们的成果、我们的实验室、我们的问题、我们的2021等六个方面,从实验室现状、目前问题、未来规划三个角度勉励组内研究生树立远大目标、肩负共建责任、营造交流氛围、踏实做好学问。

会议评选出优秀口头报告5名,依次为:李豪、杨留洋、宋青果、胡蝶、李良晔,优秀张贴报告3名,依次为:石正宣、肖翔鹏、徐栋宸。此外,会议还进行职能小组换届,并评选出螺丝钉奖3名、小蜜蜂奖2名、进步之星1名、突出贡献奖1名。

艰难方显勇毅,磨砺始得玉成。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全国人民用众志成城、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。课题组也经历近半年的“停摆”,但是在复学之后,一派只争朝夕、生机勃勃的景象,科研任务有条不紊加速推进。征途漫漫,惟有奋斗。2021我们还要继续奋斗,勇往直前,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!用行动证明我们是值得信任的90后、00后青年一代!


发布时间:2021-01-21 浏览:字体大小[ ]